首先,让我们来了解一下“成语消消看”是什么。它是一种有趣的语文游戏,游戏规则是:给出一组成语,并规定一些条件,如“古代武器”、“中国历史人物”、“动物”等等,参与者需要根据条件将成语配对消除,最后留下一个成语,即为答案。
在本次的“成语消消看107”中,题目给出的条件为“三国人物”。接下来,我将为大家解答这些成语的含义,并介绍与其相关的故事和历史背景。
1.井底之蛙:指人眼光狭隘,见识不广,只能看到狭小的一部分,缺乏全局视野和远见。这个成语最早出自《庄子》中的一个寓言故事:一只井底的青蛙从来没有离开过井口,它认为整个世界只有井壁和天空两种事物,因此看到一只大牛踏进了井里,便惊呼道:“好大的天空啊!”
2.曾几何时:指过去的某个时候,强调时间已经过去,或者事物已经改变。这个成语最早出自《诗经》中的一首《旭》:“丽之复丽,观者盈两岸。曾不见、曾不见。”
3.自相矛盾:指所说的话或做的事情相互矛盾,自相矛盾。这个成语的诞生源于一位汉朝名将韩信所说的一句话。当时韩信在向汉高祖刘邦进言时说:“臣闻兵法之大,为愚者道。然臣之所以知胜战之法,以诸侯之间说、诈、反、侵、窃、偷之事自相矛盾为法。”
4.鸡犬不宁:指风雨交加或有人闯入时,连家畜都不安宁。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《赋得古原草送别》中的“离离原上草,一岁一枯荣。野火烧不尽,春风吹又生。远芳侵古道,晴翠接荒城。又送王孙去,萋萋满别情。鸡犬之声相闻,早行晚行之间。”
5.牛刀小试:指使用较大的能力尝试性地试做一下小事,意味着轻松地做好事情。这个成语的出处可以追溯到《庄子》中的故事。故事中,一位农夫来看望庄周,说他给自己的牛刀磨了许多天,刀刃整整八尺,非常锋利。庄周要求农夫给猪切一砖头,农夫费尽才将刀砍入砖中。庄周点拨道:“虽然你的刀锋锐利,但是对于大事却无能为力。”
以上便是本文对于“成语消消看107答案”所给出的五个成语的详细解释。我们常说“学习三分钟,思考三小时”,这也是想要在语文学习中取得长足进步的关键。通过深入探究成语内涵和来源,我们可以不断提升我们的汉语语言运用水平。